當你走進藝廊、咖啡館、選品店,甚至建築接待中心,你可能會發現一尊熟悉的角色:BE@RBRICK、KAWS的 Companion,或者一隻在櫥窗角落靜靜佇立的原創公仔。這不是巧合,而是一種正在悄然蔓延的空間審美革新。建築空間不再只是「裝潢、家具、動線」的組合,而是角色、記憶與價值觀的交匯場。角色潮玩,正是在這個交匯點上,扮演起前所未有的「情緒觸媒」角色。
潮玩如何住進空間?片山正通的關鍵一筆
以 KAWS 為例,這位紅遍全球的潮流藝術家 Brian Donnelly,其作品早已超越藝術收藏範疇。從《KAWS:HOLIDAY》的巨型裝置,到品牌聯名,再到私人住宅的角色主視覺建構,他的角色「Companion」成了城市空間裡的精神符號。
他位於布魯克林的住宅,由日本室內設計大師片山正通(Wonderwall)操刀,正是一個指標案例:整個空間不是以人為主角,而是為角色設計——家具、陳設、燈光,彷彿是角色的劇場,角色不是被擺上去的,而是「住進」去了。
KAWS 的初衷是營造一個既能展示收藏又對小朋友友好的日常生活環境,KAWS 與他的雕塑家妻子Julia Chiang 爲兩個可愛的女兒Sunny & Lee 創造出悠閑輕松的成長氛圍。這裏到處可見KAWS 與Campana Brothers 合作的BFF 座椅、Raymond Pettibon 、 George Condo 、 Mike Kelley 、 Alex Katz 、 Murakami Takashi 等藝術大師的作品,還有被女兒Sunny 稱作「Haring room」 的房間裏挂著超大幅Keith Haring 畫作。
從坪效到情緒:空間價值的下一個分水嶺
角色建築時代不只是一種風格趨勢,而是對空間本質的重新思考:空間不只是「被使用」,而是「被感受」。對於建築業來說,這提醒我們:未來空間競爭力的核心,將不只來自坪效、建材、機能,而來自誰能打造出更有故事感、更易於情緒投射的角色敘事場。
無論是豪宅、商業空間、公共建設,若能夠融入角色設計思維,不只是放一尊潮玩,而是真正讓角色與空間共構,那將是空間設計下一階段的創新語言。